当前位置: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从宝蕴楼看大国的“茶叙外交”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7-11-10   被阅读4025次

    这两天关于习近平的外交新闻中,有两个词频频出现:宝蕴楼、茶叙。

640.webp (8)

    宝蕴楼,顾名思义,即“蕴藏珍宝之所”,单单听其华丽的名称,就令人浮想联翩。这里到底收藏过哪些稀世珍宝?又曾经历了怎样的世事沧桑?

    据《古物陈列所旅游指南》记载:“宝蕴楼,在浴德堂西,系民国三年(1914)就咸安宫遗址,改建为本所庋藏各种珍贵古物之库房,不常开启。咸安宫,原为教习八旗大臣子弟肄业处,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清季晚年,毁于火,惟咸安门三楹尚存。”由此可知,宝蕴楼建成于1915年,为古物陈列所收藏珍贵文物的库房,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历史。

640.webp (9)

宝蕴楼的“前世今生”    


    在宝蕴楼建成之前,这里曾是咸安宫的旧址,最早为明代建筑,原名咸熙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为咸安宫,曾是明朝后妃及太后居住之所。


    清帝居住紫禁城后,咸安宫闲置无用。雍正六年(1728),雍正帝下旨在闲置的咸安宫内设立官学,这里也成为宗室和八旗子弟的成材之地。
640.webp (10)
    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势衰退,经济短绌,咸安宫官学的开办受到影响。后随着时局的变化,受西方教育和国内局势的影响,传统学校制度逐渐转型。光绪二十二年(1896),咸安宫官学迁出宫禁,咸安宫最终在社会变革浪潮的席卷下退出了历史舞台。

    辛亥革命后,退位的宣统皇帝溥仪暂居紫禁城的后廷,前朝的所有宫殿全部由北洋政府接管。当时,从沈阳故宫以及承德避暑山庄运回北京文物有二十余万件,急需一个存放地点。于是,经北洋政府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批准,决定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出二十余万元,在故宫武英殿以西的咸安宫旧址上建造库房,存放这些文物。

    “咸安宫门并宝蕴楼东西配楼等工程”于1914年6月2日正式开工,及至1915年6月工程竣工,用于储藏和陈列珍贵古物。

    因为在民国初年,建筑选用中式布局、西式装饰是一种时尚,当时很多政府机关、学校、住宅都建成了西洋风格,于是宝蕴楼的建筑式样也不是按咸安宫原样复建的,而是同样采用了西洋的建筑风格。就这样,在古老的故宫里有了这么一座装满中国稀世珍宝、风格却是西洋风的小楼。

    又因这些文物极为珍稀,都是“历代文物之所萃,品类最宏,举凡金石书画、陶瓷珠玉,罔不至珍且奇,极美且备”,因此,这栋楼也就有了一个非常响当当的名号:宝蕴楼。
640.webp (12)
那宝蕴楼后来为啥又成了喝茶的地方呢?

    1948年,宝蕴楼内保存的文物逐渐被迁入故宫博物院的其他库房,或拨交其他文物单位。1950年5月17日,经文化部批准,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暂借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及其周边房屋为其办公处所。1958年,革命博物馆搬迁天安门新址后,宝蕴楼成为外单位的办公处所或物品仓库。

    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故宫博物院多次提出收回宝蕴楼,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悬而未决。2001年11月,时任副总理李岚清视察故宫,提出“完整保护、整体维修”的指示。但因文物搬迁工作十分困难,宝蕴楼修缮一再迁延。及至2010年底,宝蕴楼内所存文物全部迁出。2013年12月,宝蕴楼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开工。2015年5月,宝蕴楼修缮工程竣工。
640.webp (13)
    修缮后的宝蕴楼已不再存放文物,而是变身成为展厅——展示民国时期故宫的历史变迁,并向观众开放,同时,也成了一个很适合喝茶聊天的地方。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陶文钊介绍说,和故宫里的其他宫殿不一样,宝蕴楼位于故宫内部,而且之前还是个安静的藏宝库,所以选择在这里进行茶叙,不会给客人造成压力。

    另一方面,宝蕴楼跟美国也有着一层关系。宝蕴楼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修建的,而且这栋建筑的整体外形又呈现西洋风格。所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看来,这一下就把中美之间交往的历史联系起来了。比如除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两国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肩作战,共同对抗法西斯。

    所以,在这里进行茶叙,也是在向美国传递一个很强烈的信号:两国之间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对立。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言,世界很大,世界舞台也非常广,足够容纳中美两国良性互动,和平友好的共存。
640.webp (14)


“茶叙外交”,领导人喝茶有何讲究



    茶叙即喝茶聊天,茶叙外交由来已久,是被经常采用的一种外交方式。

    茶叶是中国老百姓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自古以来,中国茶叶随着丝绸之路传到欧洲、逐渐风靡世界,与丝绸、瓷器等,被认为是共结和平、友谊、合作的纽带。在外交场合,习近平主席也多次与外国领导人一同“茶叙”,共话友好未来。

    2017年1月12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内,习近平总书记同应邀访华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并肩走入澳门四季厅,以茶会友。在外宾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中,习近平与阮富仲采取茶叙这一形式,还是第一次。在这次茶叙中,习近平引导阮富仲走到茶台前驻足观看,向阮富仲介绍中国传统茶艺,落座品茶时习近平说,“‘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今天,我和总书记同志以茶论道,交流交心。让我们把中越关系巩固好、发展好。”


640.webp (15)

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后,两党总书记进行茶叙。 新华社图片

    几天后习近平接着访问瑞士,又和夫人彭丽媛一起,与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夫妇,品茶畅谈。
640.webp (16)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受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主席夫妇邀请,品茶畅谈。 新华社图片

    再往前追溯,2014年APEC期间,习近平也请奥巴马喝了茶。当年11月11日晚宴后,两人在中南海瀛台边散步边交流,原定90分钟的宴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原定30分钟的茶叙,持续了近1个小时,直到夜里11时多他俩才挥手告别。

    不光是习近平,2014年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英期间,也插入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安排,他携夫人程虹在唐宁街10号与卡梅伦夫妇共进下午茶。

640.webp (17)

2014年6月17日,李克强夫妇与时任英国首相夫妇在唐宁街10号共进下午茶。 新华社图片


    在国际上,通用的外交宴请形式大致有宴会、招待会、工作进餐等,茶叙也在其中,但规矩稍有区别。比如小范围宴请一般不排座次,不作正式讲话,着装不要求正装,最大的特点是自由、轻松;家宴则是将客人请到家中招待,更加放松、随意,为外交增添浓浓的个人友谊。

    茶叙作为另一种更为简便的招待形式,多选择在早、午茶时间,有时也在晚宴之后,以请客人品茶为主。新华社此前曾进行过介绍,茶叙可设在室内,设茶几、座椅、不排席位,如有贵宾参加,可将其和主人安排坐在一起,其他人随意而坐;也有在室外环境优美处共饮,品茶的时候可略备点心或小吃。
640.webp (18)
毛泽东与尼克松喝茶碰杯

    因为气氛轻松,茶叙一般被认作是双方关系缓和、友好的象征。比如李克强在英国茶叙时,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曾接受采访说,茶叙是英国礼宾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其中的下午茶,尽管方式比较简单,大家比较随便,但表明两国人之间一种个人友谊的建立,以及中英关系重新走上比较缓和、合作、友好的轨道。

    不过,如果短会开长、短叙变久,一定说明双方交谈的内容很深入,茶叙亦是如此。拿“习奥会”茶叙来说,加上当晚的散步、回家、宴会等等,双方在中南海瀛台谈了四个多小时。有人说,开会人数越少,会议就越深入、越重要。有报道称,奥巴马之后接受采访时说:“今晚,我最全面、深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执政理念以及您的思想。”可见双方茶叙的分量。
640.webp (19)
习近平与奥巴马喝茶聊天

    而在历史上,领导人也多次使用茶叙来破冰。比如1976年2月毛泽东在书房里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会见结束时碰杯示意;又比如1978年邓小平会见时任日本联合国协会会长千玄室,“一碗茶中出和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习特会,特朗普总统的故宫行程安排里,每个细节都颇有“深意”。据新华社报道,中美两国元首夫妇经内金水桥,穿过太和门,在恢弘庄重的太和殿广场合影,后沿故宫中轴线,依次参观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而这三大殿的中文名称中都蕴含着“和”的中国文化传统。

    一个“和”字,浸染和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气质,也充分传达出只要“和”字当先,相互了解,彼此尊重,就能和平友好的共存的愿景。

640.webp (20)

(祥源茶编辑整理,部分图片、文字源自网络)



上一条:祥源茶亮相李鸣泉“消逝的故乡之海外人家”国画创作观摩展
下一条: 祥源茶助力“镜像征程·百强肥西”采风活动暨首届摄影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