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文学艺术(二)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和尚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对小和尚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和尚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小和尚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和尚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 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离去。老僧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僧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巨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侧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有览焦山风光之感。
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像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水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 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新占一枝春。
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芽光照玉瓯青。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关于茶联还有一些小故事:
有一副茶联,出于抗战时期重庆某茶馆。联文为:
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
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寥寥数语,平淡无奇,感伤时局,却见真情,隐刺官家,令人啼笑不得,荡荡民心,尽在言外。
几十年前,在西安莲湖公园上出现一个“奇园茶社”,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奇乎? 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 是园,是园非园!
上下联第一字把“奇园”二字分别嵌入,别至有味,然而当时人们只知是一副趣联,却不了解其中的真意。直到后来,报纸披露该茶社原是西安地下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人们才明白“不奇亦奇,是园非园”奥秘。
绍兴驻跸岭茶亭曾挂过这样一副对联: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联中措辞含蓄,寓意深刻,既表达甘泉佳茗给路人带来一丝清香,又道出人生旅途的几分艰险。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就层出新意,寓以新的内容。比如: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春满山中采得新芽供客饮,
茶销海外赢来蜚誉耀神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