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祁门红茶示范工厂暨研究中心成立
祁门红茶示范工厂竣工典礼暨祁门红茶研究中心授牌仪式近日在祁门县举行。祁门红茶研究中心由安徽农业大学和祥源茶叶公司发起成立,是安徽农业大学祁门红茶博士后科研基地。
祁门红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也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受传统经营模式制约, 祁门红茶影响力曾一度有所降低。祥源茶业祁门红茶示范工厂竣工典礼暨祁门红茶研究中心授牌仪式近日在祁门县举行。安徽农业大学与祥源茶业共同发起的祁门红茶研究中心、安徽农业大学祁门红茶博士后科研基地也于当日宣告成立,落户祥源祁红产业园。
据祥源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邓增永介绍,祥源祁红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祁红示范工厂、祁红博物馆、祁红研究中心、祁门红茶安全检测中心、祁门红茶销售展示中心以及配套设施和辅助建筑等,同时还将建立和培育数万亩优质茶园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资1.26亿元。祁门红茶示范工厂为祥源祁红产业园一期工程中的主体项目,占地2万多平米,包括祥源茶业与安徽农大合作研发的全自动工夫红茶初、精制生产线,以及完整传承、展示祁门红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艺的“非遗技术展示中心”;二期工程中祁红研发大楼、祁红博物馆等项目也已开始动工。
安徽省农委副主任陈卫东表示,祥源祁红示范工厂的建成,将极大提升祁门红茶生产加工水平,有力带动祁红产业发展,是祁门落实我省提出的加快茶叶产业建设、实现振兴徽茶的重要举措。
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宛晓春表示,希望安徽农业大学与祥源茶业在未来合作中,打造“产学研”结合的良好范例,实现贡献于中国茶叶产业的合作使命。012年11月29日,一场盛大的茶事活动在黄山市祁门县隆重举行。包括各级政府领导、行业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代表、合作企业代表等百余人齐集祁门,参加祥源茶业祁红示范工厂竣工典礼暨祁门红茶研究中心授牌仪式,共同见证了当前规模最大、功能配套最齐备的祁门红茶清洁化、现代化示范加工工厂的完工。该工厂为祥源祁红产业园一期工程中的主体项目,也是黄山市2012年十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典礼仪式由祁门县人民政府县长杨龙主持。中共黄山市委书记王福宏、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宛晓春、安徽省农委副主任陈卫东、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等有关领导、专家亲自莅临活动现场;宛晓春、陈卫东、黄山市副市长吴文达等领导分别致辞,对示范工厂落成表示祝贺,并充分肯定了该建设项目对于推动祁门红茶产业升级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与产业经济的积极意义。
吴文达称赞项目建设具备较高起点及良好思路,并鼓励祥源茶业进一步开拓创新、大胆探索,成为“促进祁门红茶产业升级转型和发展壮大的排头兵,重塑祁红品牌世界级影响力”。 陈卫东在讲话中表示,祥源祁红示范工厂的建成,将极大提升祁红生产加工水平,有力带动祁红产业发展,是祁门落实我省提出的加快茶叶产业建设、实现振兴徽茶的重要举措。
竣工典礼过程中,安徽农业大学与祥源茶业共同发起的祁门红茶研究中心、安徽农业大学祁门红茶博士后科研基地也于当日正式宣告成立,并落户祥源祁红产业园。对此,宛晓春在发言中表示祝贺,希望安徽农大与祥源茶业在未来合作中,打造“产学研”结合的良好范例,实现贡献于中国茶叶产业的合作使命。
当日,与会来宾参观了示范工厂全貌,以及祥源祁门历口生态示范茶园、祥源茶祁门体验店,切身感受到祥源茶业从种植、研发、产制,到市场运营及茶文化传播推广的祁红综合产业体系打造。
记者了解到,祥源示范工厂为祥源祁红产业园一期工程中的主体项目,也是黄山市2012年十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建设历时近一年,占地2万多平米,包括祥源茶业与安徽农大合作研发的全自动工夫红茶初、精制生产线,以及完整传承、展示祁门红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艺的“非遗技术展示中心”;二期工程中祁红研发大楼、祁红博物馆等项目也已开始动工,不久的将来,一座现代化的祁红产业园全貌将完整呈现在人们面前。
祁门红茶: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前行
1915年,一个产自中国安徽的红茶——“祁门红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由此跻身国际名茶之列。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世界三大高香茶,都是对祁红独特魅力的注解。自创立百多年来,祁红赢得赞誉无数,承载了安徽茶、乃至中国茶的国际荣耀。一杯正宗的“祁门香”,是无数爱茶人眼中的珍品。
受传统经济模式的制约,祁红此后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这一被称为“中国工夫红茶代表”的茶叶品类,也曾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近年,随着中国茶产业的蓬勃成长,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协力下,我们看到,经典祁门红茶开始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11月29日,相关政府领导、中国茶行业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在中国红茶之乡——安徽省祁门县,共同见证了一座国内一流水准的红茶产业园区及现代化示范工厂的落成。据该项目投资运营方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园区占地2万多平米,包括清洁化、现代化示范工厂、国内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初精制工夫红茶生产线,以及兴建中的祁红博物馆等重点项目。
现场参观中记者看到,产业园中的“非遗技艺展示中心”颇为引人注目。在其中,参观者可以通过制茶师现场操作和文字素材介绍,充分领略传统祁门工夫红茶精致繁复、异常考究的手工制作工艺原貌。制茶师介绍说,祁红之所以被视为工夫红茶的典范,不仅因其香气滋味独到,加工过程中严谨细致的工艺流程也是最具代表性。其中初制4道、精制16道工序,每个环节对于成茶品质最终形成都起到独特作用,制茶人的手法和经验至为重要。
和众多经典工艺一样,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也有着自身脉络清晰的传承。同样在1915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在祁门设立“农商部安徽模范种茶场”,此后更名为“祁门茶叶改良场”,成为中国现代首批茶叶科研机构之一。此过程中,包括被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在内的众多茶叶泰斗先后来到祁门,研究发展产制技术,由此奠定了祁门红茶“香高、味醇、形美、色艳”的根本风骨。时至如今,由祁门茶叶改良场演变而来的原国营茶厂虽已不复生产,但厂里数十年经验的制茶师们都成为今天祥源祁红示范工厂的生产技术骨干,其中甚至包括了多位祁红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定传承人。经典“祁门香”,就在他们的手中延续着。
祥源祁红示范工厂落成同日,安徽农业大学与祥源茶业共同建设的“祁门红茶研究中心”,以及“安徽农业大学祁门红茶博士后科研基地”也在产业园内正式挂牌。记者了解到,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国内茶学领域的一流学府——安徽农大和祥源茶业目前已在祁红茶加工技术研究、生产机械设备开发、茶园基地种植与管理研究等多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合作成果;下阶段,该合作将进一步延伸到茶叶品质检验分析、综合利用研究、贸易与经营管理、茶文化研究等更为宽广的领域。另外,据祥源茶业负责人介绍,包括众多安徽农大毕业生在内的一批茶学、食品、生物科技专业的硕士生、本科生已加入了公司研发及生产管理团队。
非遗中心与科研基地,传统手工与先进机械,老制茶师们与年青的科研才俊……祁门红茶就在这样传承与创新的交融中发展前行;前者赋予其经典不改的本色,后者提升并创造着产业全新的发展空间。经典祁红,百年新香,我们有理由期待着祁门红茶更加美好的明天。
